首页 >> 直茎蒿

深圳守护生态向世界级森林城市迈进二道花

时间:2022/07/13 19:04:14 编辑:

深圳:守护生态 向世界级森林城市迈进

仙湖植物园兰科植物中心

内伶仃岛上的猕猴舐犊情深

仙湖植物园自然学校开展科普活动

11月29日消息:“深圳,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移民城市,居住着2000万人,就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上,与繁华相隔不足100米宽的马路,是一片宁静原生的红树林……”近日,一部历时三载拍摄、制作的纪录片《野性深圳》在央视九套纪录频道热播,吸引许多市民、网友纷纷“围观”深圳野性的一面,这也是许多人不知道的深圳的另一面,更是需要我们深度呵护的一面。

红树林里的爱恨情仇、伶仃岛上的猕猴王国、兰科植物的前世今生……这是深圳生态系统的侧写,你见过这样的深圳吗?在深圳,自然与都市共存,共享着这片繁荣的栖息地。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用地矛盾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深圳如何守护这野性一面,实现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向着世界级森林城市迈进!

市中心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它可以净化污水,丰富生物,美化环境。作为海滨城市,深圳的缘起就是一片湿地。地处珠三角地区,受气候和水文影响,深圳湿地资源丰富,有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人工湿地3大类型共46832.74公顷湿地,有大小416个湿地斑块。其中近海及海岸湿地类型面积最大,为38636.49公顷,占湿地总面积的82.5%。

《野性深圳》纪录片第一集开头,出现了一片原生的绿毯般铺设在海岸线上的红树林,这就是福田红树林湿地。该片湿地位于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在深圳湾的东北岸。该区域是全国唯一地处城市腹地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与香港米埔红树林隔海相望,共同组成了国际著名的后海湾湿地。

在地球上海陆交界的滨海湿地,唯一能在陆地、海洋都可生长的两栖植物就是红树林。福田红树林有高等植物172种,其中红树植物约16种,主要有秋茄、木榄、桐花树、白骨壤、海漆、老鼠簕等。

3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保护区高度重视,悉心呵护,为深圳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生态财富。作为生态财富的守护者,深圳市城管局、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部门用丰富专业的知识、辛勤的工作,为深圳守护着生态珍宝。

1997年,为了保护好福田红树林,深圳将滨海大道北移200米,同时修建了500多米长的隔音墙,以减少噪音对鸟类的干扰,是国内首个为鸟类保护而修建的隔音墙。2014年深圳又将深圳湾划为禁渔区,严禁非法捕捞,改善了候鸟的栖息环境。

“福田红树林湿地面积虽不大,但地处深圳中心区,在经济高速发展下,保护得很完整,很有典型性代表性。”去年,福田红树林湿地以总分第二的成绩,从全省40多个湿地中脱颖而出,荣获“广东十大最美湿地”称号,专家组给出如是评价,该片湿地优美的、良好的生态系统等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深圳在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特别注意保护具有典型生态价值和特点的湿地,除了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建设了深圳湾湿地公园、华侨城湿地公园、坝光银叶树湿地园、洪湖湿地公园、海上田园湿地公园、福田红树林湿地公园等一批湿地保护项目。其中华侨城市级湿地公园已向国家林业局上报了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的申请。

此外,市城管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编制《深圳市湿地资源保护总体规划(2015-2025)》,以促进全市湿地全面保护和科学修复。

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特区经验

这个季节的深圳,正是观鸟季。在深圳多个候鸟光顾的地方中,尤以飞到深圳湾红树林栖息的候鸟最多。大大小小不同的鸟类聚集在深圳湾,让这片水域更加生机勃勃。从10月份开始,在观鸟的好时间,几个最佳观鸟点人气颇旺,大人、小孩或架着长枪短炮或用望远镜等设备拍鸟、观鸟,展示出深圳人与野生动植物和谐的一面。

设立多个自然保护区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

一直以来,深圳都十分重视野生动植物的保护,不断优化其生存环境。也正是得益于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圳湾湿地公园的保护,茂盛的森林,肥沃的土壤,丰富的底栖生物,引来了大批鸟类在此栖息。深圳湾红树林作为国际候鸟的中转站和越冬地,每年有近百种、数万只候鸟借此栖息或越冬,在全球的鸟类保护中意义重大。其中,黑脸琵鹭是世界“极度濒危”的鸟类。2015年,全球观察到黑脸琵鹭3259只,在深圳湾就发现了411只。

在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有一块猕猴王国,即距蛇口17公里的内伶仃岛。地理上的隔离,军事要地的限入,长期的悉心保护,使得内伶仃岛的自然生态保护完好。其中最为珍贵的是1000多只野生猕猴,它们是国家二级保护兽类,也是内伶仃岛上的真正主人。

通过对深圳市全境陆域环境(包括海岛)的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共记录了脊椎动物495种(含亚种),中国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0种;分布有野生植物2074种(其中39变种,3亚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或列入CITES附录的共有11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即仙湖苏铁。

为了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深圳还设立了3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010年11月,深圳市政府批复同意建立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6.22平方公里,范围包括排牙山和笔架山山地森林、葵涌坝光银叶树红树林湿地、南澳东涌红树林湿地、西涌香蒲桃林等区域。2013年,铁岗-石岩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设立。铁岗-石岩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2.88平方公里,包括铁岗水库、石岩水库及其一、二级水源保护区。田头山市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深圳东部坪山新区,规划面积为20平方公里,包括田头山及周边山体。

野生植物保护全国乃至世界领先

梧桐山是深圳的最高峰,是不可多得的动植物宝库。在罗湖望桐路梧桐山脚有一个世界上名列前茅的中国“兰谷”——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该中心建立了中国首个濒危兰科植物种质资源库,引领全国兰科植物事业发展,是世界上保存中国濒危兰科植物物种最多的基地,收集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兰科物种和世界重要兰科植物,迁地保存的国家和国际一级和二级保护的濒危兰科植物物种达1203种,保存的活体植株达220万株。

此外,该中心还开展兰科植物保护与研究工作,取得创造性的科学成果,撰写了《中国兰属植物》。书中记录的中国兰属植物由1999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的29种提升为49种,使中国跃升为兰属资源大国。的基因组学研究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世界首个兰花和CAM植物全基因组测序等。

在梧桐山的西边则是仙湖植物园,这里的仙湖苏铁又是一张深圳野生植物保护的名片。1988年,仙湖植物园开始收集苏铁类植物,?2002年12月,我国第一个专类植物迁地保护中心——“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在仙湖挂牌成立。该中心收集保育国内外的各种苏铁类植物共计3科10属240余种,占到世界所有苏铁种类的80%。

2008年,仙湖“国家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选出500株德保苏铁实生苗重返其老家广西黄连山自然保护区定植,6年后回归种群成活率97%。“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是由我国政府主导的首个珍稀濒危植物回归自然项目,被列入2014年中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十件大事。

在保护野生植物其他方面,深圳市城管局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小区的建设。今年开展了两个保护小区的管护抚育工作,同时再次向市政府提请批准建立塘朗山野生桫椤及迁育仙湖苏铁、梧桐山桫椤谷、梅林山野生仙湖苏铁等3个自然保护小区。还组织编印了《深圳野生植物识别手册》2000册。

自然教育在深圳走红

说起自然教育,一些人还感到陌生,然而近几年,自然教育已经在深圳悄然走红。一些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建在公园、保护区、植物园等处的“自然学校”尝鲜,培养观察习惯,领略大自然的无穷奥妙。近年来,深圳依托森林、湿地、绿地等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展自然教育,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深圳率先在国内创立了首个自然教育学校——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随后又有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仙湖植物园等8所自然教育学校建成,探索出参与式、体验式为主的自然教育模式。

2015年起,深圳市城管局公园管理中心开始打造“公园自然教育中心”品牌活动,与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合作,筹备建立深圳湾公园、儿童乐园、洪湖公园和园博园四个自然教育中心。

深圳湾公园自然教育中心以滨海湿地和迁徙候鸟为主题,今年,又增加了香草植物体验课和“海洋垃圾”主题展项目。儿童乐园自然教育中心以“与儿童共享自然”为主题。目前两个中心举办了300多场自然科普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孩子们的推崇欢迎。

虽然洪湖公园和园博园两所自然教育中心还处于筹备阶段,但志愿者教师培训课程已完成,均已开始开展多场相关自然体验活动。洪湖公园自然教育中心以和水生植物为主题特色,园博园自然教育中心以茶花、奇特植物和有毒植物为主题特色。

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建成了全国唯一一家以兰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基地,建立了兰科植物专业标本馆、实验室、图书馆、组培室及标准化示范温室,现保存腊叶标本4208份,模式标本139份,化石标本827份,照片影像资料22万张,DNA标本11141份,为中国兰科植物保护研究搭建了一个研究平台和科普教育基地。

福田红树林自然学校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深圳市红树林基金会(MCF)等NGO组织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探讨自然保护区科普教育新模式。

随着深圳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的建立,专业的老师、有计划的系列活动,将为公众带来系统的、连续的自然教育体验。未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通过聆听、触摸、眼观、描述等各种方式认识大自然,引发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关注和思考,自然教育中心、自然学校将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一座桥梁。

公园之城让全民尽享生态福利

正在深圳东湖公园举行的第33届菊花展,仍让市民沉浸在第十一届公园文化周的丰富活动中。美丽深圳,多彩生活。在深圳,公园展示着城市的“颜值”,衡量出城市的宜居度,成为城市精神的公共空间。同时,捍卫并修复着城市的生态,在高强度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石。

深圳从改革开放初期建设的首批5个公园,发展至今已“坐拥”911个公园,数量和面积都居全国第一,更让市民开心的是,所有的公园都免费。一直以来,深圳市城管局着力布局三级体系,打造“公园之城”,在公园数量增长的同时,满足市民需求,贯彻“服务至上”的理念,提升公园的品质与功能:丰富公园文化、增设便民设施、突出主题特色、强化生态保护……诸多绿色福利,引市民点赞。

深圳的公园建设,将背景山林、自然山体和海岸建成森林(郊野)公园等自然公园,形成城市生态基底;以综合公园为基干,打造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彰显城市文化和品位;完善社区公园设施,改善舒适性和便利性,使其作为民生基础设施,形成了“自然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公园串起深圳的海岸线,公园与公园之间通过绿廊、绿带和绿道的串联,形成深圳城市生态的主要脉搏。全市已建成2400公里的绿道网络,绿道衔接公园、景点、公共交通,覆盖密度全省第一。

目前,全市市管森林(郊野)公园共14个,规划总面积约21725公顷,遍布全市的森林(郊野)公园已根据实际地理情况修建了登山道、绿道等登山设施,并逐步投入市民日常使用。城市综合公园已经成为深圳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深圳的城市公园建设遵循生态与生活统一协调的原则,规划建设尊重并尽量保留现有的地形地貌与自然植被,不断发掘公园亮点,以文化、景观和人性化的,逐步形成各公园独特的景观、植物和文化特色。

深圳是我国最早提倡并开展规划建设社区公园的地区,社区公园支撑了深圳公园的主要内容。2014年我市把社区公园建设列入市政府年度12项重大民生实事,确定在2014-2018年5年的时间内投资14亿元,新建、改造、提升300个社区公园,全面提升居住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拓展城市绿色公共空间,延伸公园绿地服务半径,提升市民绿色福利。

鞋袋子

温州市砖胎模建材有限公司

文安县汽车配件价格

枣强县俊青皮毛加工部

临江市合百烧烤店

古典酒吧灯报价

玉山县金三角民用煤有限责任公司

支付宝接口报价

潮州市外轮供应公司物资供应部

武夷山市善品茶茶叶商行

相关资讯